免费蹭茶 六月 02, 2018 一早起来没有喝水,反而吃了一碗麻辣小面。新开张了一家服装店,没事人我就去逛逛。 到了快中午,口渴起来。外面正在搞茶艺表演,既然这样,一桌一桌的茶具摆在外面,怕不是做样子,有凑趣者周围围了一圈,里面坐了好些人,是在煮茶喝呢。却拿不好这里面些人是先请来的还是路人进去的,瞅见一角落空了几个位置,一旁有一女人泡茶斟茶。 走过去,问了一声,可以在这里坐吗?她态度很好地说,可以。我又问,可以品一下你的茶吗?她笑说,没问题啊,等一会吧。也乏了,坐在椅子上,等她茶来,喝这茶这口里,渴意逐渐消失。 评论
谷歌blogger平台建立国内可访问博客攻略 十月 02, 2016 一、最近关于网站的想法 建立个人独立博客,从不会到目前基本能简单搭建已经过去了3、4年了,在我最初接触到的wordcodess到dede再到discuz,这个过程以前写过一篇 文章介绍 。当时是抱了多大的希望在这上面,自己看看都觉得愚不可及,在这过程中我注册过不少的域名,换过不少的网站标题,从上手wordcodess再转移其它阵地,……哦对了,我还用xiuno轻论坛程序弄过一段时间论坛……,到近期在wordcodess坚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,林林总总,前前后后,一句话:折腾博客本身比写博客用的心思更多,这样的历程当然是走歪了。但是这几年下来,自己虽然越来越懂一点网络异事,设置不少模板主题功能,到头来,翻翻自己以前所写的少许原创文章,更多的感觉是空洞与荒芜。为了让经常翻看博客内容的自己不感到平淡无味,将更多的心思汇焦在如何写出有价值的博文,这是每一人博主老生常谈又难以持续的事。 阅读更多 »
胡子与眉毛 七月 09, 2015 胡子越刮越长,眉毛会不会越刮越长?自古以来这个问题没有被好好回答过,因为总没有实践的余地。 为什么总是刮胡子,而总不刮眉毛?是胡子刮了人好看,眉毛刮了人难看?也许这是目前人类通说理论。 得出这个理论的基础,首先是从审美角度考虑的。 现在社会上奇异的装束打扮,可谓日新月异,五彩缤纷。逐渐由体表的服饰向身体本身漫延。极致表现的衣帽鞋袜这是很能理解的,这些东西本来是身外之物。原始社会的人,那不都是光着屁股跑的吗?再前进一点就拿一片叶子遮住羞处。人类文明的滋生,社会活动的兴盛,感情交融的复杂,让人产生羞耻心理,所以体表的东西越来越多,遮盖的范围越来越广。可能就由一片叶子变为三片叶子。等到比如说中国先贤所维护的礼教社会的时候,不仅三片叶子的范围是属于轻浮淫荡之属,露肩露腿也可能会被称为不良。不过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,在服饰方面的规制。都还算是遵循了人的基本生理舒宜感。但在崇尚伊斯兰教义国家,在服饰的规制方面,特别是女人的服饰要求,就完全违背了人的基本舒适度。就像封建社会给女人缠脚,是为了满足男人变态的性的审美观一样,伊斯兰教义国家的女人将脑袋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,也是为了满足男人变态的占有欲一样。随着全世界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。不同种族的不同文化日益交融影响。因此,有一些开明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女人,便扯下脸上包裹着严实的那块布,露出美丽的脸庞,迎着明媚的阳光 ,潇洒地走在大街上。虽然说这是女权意识的萌发,但更多的是追随天性的解脱。 人不仅会追求天性的解脱,还会追求个性的解放。除去裹脸缠脚的布,去享受生命与身体的自然生长。尚不足以满足人追求个性的天性。个性不等于美,也可以说等于美。 个性的表现,在体表之外,衣帽靴裤的奇异这是最方便的。进而延伸到体表,没有神经触感的地方也是容易装饰的,比如说头发,指甲。再进一步就是在人的皮肤上做点缀。更有甚者,是对身体进行破坏,然后镶嵌物品。注意,耳垂对于生理机能来说似乎可有可无,但是如果说在上面挂上一对耳环,那么对人的外形来看,就特别有意思。 那么继续讨论眉毛与胡子的问题。上面提到,不刮眉毛刮胡子,可能会与审美有关。单从生理角度考虑,眉毛与胡子似乎是多余的。头发可以给老袋保温防寒;眼睫毛可以对袭击眼睛的杂物起到预警作用;鼻孔里的毛可以过滤空气;腋毛阴毛有助于给私处保持干燥。眉毛确实无法想到对身体有助益的作用,而胡子要是不刮更是影响到人的吃饭 阅读更多 »
律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月 16, 2015 代书法律文书也算是律师基础业务之一,特别是在区县,开在大道旁边,紧挨着法院、看守所附近的门市中,往往布满了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服务所的办事处。很多遇到法律纠纷的人往往并不会通过网络去寻找律师,或者是通过熟人介绍,或者是干脆自己跑去办,所以法院、看守所附近位置对于律师来说就是黄金地段。能抢占到这种地方,还是要靠先机的。 我们的律师事务所是在重庆解放碑的CBD中心的一栋高楼里面,一般情况下,所谓的自己送上门来的业务是没有的,几乎都是通过关系找来,或者我们律师自己主动发现的业务。律师主动营销迫切的成了立足这个行业的要件。 前两天由原来的同事介绍的两个人找到我,要我为他们写一份法律文书——行政复议申请书。他们牵涉到的事情,情节复杂,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上访、诉讼与协调等维权的道路。在这十余年的过程中,积累了许多次的诉讼——行政诉讼、民事诉讼,写了无数份上访文书,什么房管局、各级政府,包括上北京向中央申诉等。最近一次是相关部门对其上访事宜不予受理的行政处理决定。当事人不甘心,准备对其提出复议申请,因此经介绍找到我,我说是可以的,但是我要按规定向你们收取费用,他们说该收费就收费,但还是考虑给我们优惠一点。 于是经过了两天的交涉,根据我的思路叫当事人一份一份的将相关材料找出来,询问他们一些详细的情况。有时在与当事人交涉过程中,我感觉到很费力,他们会突然冒出一句话来,乍一听,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可能是因为他们事情的枝叶过于繁杂,时间过于长远,同时他们的表达的内容并不会像专业人员那样,对事情的表述注重前后逻辑关系。正当你在想这一个问题时,突然给你来几句话,往往造成自己的思路阻塞。还得让我心中发急,但是我得捺下自己不美丽的心情,将他们要表达的东西问一个彻底。 这些其实是律师在业务洽谈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,当事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,身处利害之中的他们,凭自己长年的社会经验,对于事情往往会有自己的偏见,而既有的偏见往往又喜欢固执。出现这种情况,该怎么办?作为律师当然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他解释,要是表达得诘屈了,他听不懂一脸茫然;要是语言去狠了,他认为你态度不好。所以,对于道理、法律关系的问题,不能腐朽的照搬书籍,重点是要他听懂,并且喜欢听,这就很好了。 这一段内容呼应到本文的题目了。在我交付产品(服务)之时,该当事人讲他们之前请的一个律师,收了他们3000元钱,啥子事情都没做,后来我一问,原来并不 阅读更多 »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