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盲:静坐杂谈/静坐漫谈

   静坐,作为一种特殊的锻炼方法,虽然常常被当作情志锻炼的手段乃至为宗教修炼所采用,但是其内在的健身作用则是一直公认的,只是因为静坐过程中,有很多奇特的感受,对人的心智、身体有着奇特的作用,由于其非常复杂,在处置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小心,否则就有可能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,所以,历来对于传授静坐健身,都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。在这里,智邦并不是想介绍某种静坐的功法或系统的介绍静坐知识,而是就静坐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体会,给修习静坐的朋友一个参考。

  一、静坐的姿势

  要修习静坐,一般都会有师傅或者教材,只要严格按照所教授的来进行就是了。但是一般提出问题较多的是盘腿的问题。

  1.是否一定要双盘,一般坐在椅子上静坐好不好等等。

  智邦的观点,静坐盘腿是必要的,坐在椅子上的方法,可以作为肢体不便的人入门采用,但凡能盘腿的,尽量盘腿静坐。不能双盘就单盘、金刚盘,再不行就散盘,总之尽量盘腿。这其中的道理也是众说纷纭,但是除了稳固的原因之外,不让气血太过向下也是一种说法,总之,能盘腿静坐的尽量盘腿。实在不能盘腿,坐在椅子上静坐,尽量不要坐满,也就是说只坐在椅子的边边。但是要注意,一定不要脚悬空打坐。

  2.坐不稳,身体向两边歪怎么办,比如单盘,身体稍放松后容易向一边偏,这个问题其实只要身体放松的比较好了就自然解决了,因为腰腿之下彻底放松了,就不会有偏力的现象,所以说,这只是一个过程,不需要刻意的去解决。

  3.身体稍放松后,身体向后倒。可以在坐下稍垫高一些,高度每个人不一样,以不前后偏力为准,稍加试验就可以知道了。

  4.腰身不能保持竖直怎么办?

  一是开始要保持良好的习惯,不要为了能坐久一点而放松要求。二是待到夹脊气血通常后,会很容易的保持。所以这也是一种“功夫”的体现,需要锻炼后才能自然的达到。

  其他的,脖项竖直松肩开腋乃至手的姿势摆放,按照各自的功法要求做就可以了。

  二、静坐的时间

  1.子午卯酉静坐科学吗?

  子午卯酉静坐的时间要求是不是有科学根据,我们暂且不论,毕竟很多传统的东西,还不是发展到现在的科学所能解释的,所以,古人的经验,乃至用传统理论的解释,还是我们参考的依据。但是对于初学者,尤其是为了健身而静坐的,对这个时间并没有必要那么严格的去遵守,不是没道理,而是没有达到那个层次,体验不到其中的细微之处。

  2.剧烈变化的气候能静坐吗?

  一般情况下,初学者或没有学到特殊对治方法的静坐锻炼者,在气候剧烈变化的情况下,尽量不要练习静坐。道家有些分支,专门捡特殊的气候条件练功,但那主要是练术的,并且方法非常特殊,没有教授,不要轻易去琢磨,因为,很容易出问题。

  3.每次打坐的时间要求

  智邦在其他锻炼方法中多次说过,锻炼,每次应保持半小时乃至以上,因为按照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,大概28分钟左右循环一遍。加上锻炼的准备和收功阶段,每次最好超过半小时,这样才算“圆满”,虽然时间不到,气影响似乎微乎其微,也不会立即产生不适,但是理论上讲,总觉得有些不足。

  三、调心

  初学静坐者,姿势摆好了,开始如法修习了,常常发现要专心修习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
  不管习练什么法门的静坐,一开始大抵都会碰到三个“难关”,散乱、昏沉、烦躁。

  散乱,就是心思散乱,就是意念无法集中于所修的法,忽东忽西,忽而不知所踪,这是你可以真切的体验到心猿意马这个词的含义了。很多初学者在这个散乱过程中,都会有很多的感慨。哎呀,原来自己的心念是这么的不安静,不想静还罢,越是想静,越是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涌上心头。

  曾经有一个笑话,某兄对劝他习练静坐的人说,哎呀,静坐真是好啊,老王8年前欠我一吊钱没有还,我早就忘记了,没想到一打坐,哈哈,就给想起来了,明天找他要债去。笑话归笑话,但是其中说明了一些道理。平常我们的心念外驰,很少注意反观诸己,还以为自己很清净的呢,一旦静坐反查意念本身,原来,哦,哈,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啊。

  有人用搅浑水的比喻,也算恰当:平时我们的心念就像搅动浑水一样,因为时常搅动不自觉浑,不但停止搅动,稍微静下来一点,一看水中泥沙俱下,原来如此浑浊。其实,意思反观自己的运行,这是意识自身的一个功能,在佛法里面,叫做自证分,简单就理解成自己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吧。当我们想要安静的观察意识本身的时候,会突然发现意识是那样的天马行空,不可掌控。并且意识的追忆功能在安静的时候发挥的如此强烈和散乱,让我们觉得,原来我们自认为唯一可以自己掌控的东西------心念,原来是这么的难以控制。原来有人豪言壮语的说,你可以剥夺我身体的自由,但是你无法控制我的心念,但他一旦开始打坐,居然发现,不但别人控制不了,练自己都控制不了。原来的我们对于意识,是多么的无知啊。

  既然开始了,就坚持吧。好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,有进步了,可以比较容易的集中心念于所修法上了。这是新的问题来了,当意念稍能集中安静下来,那浓浓的困意(实际上是昏沉感,和困意不太一样的)就会悄然而至,不知不觉间,你会陷入一种类似睡眠的现象,不知什么时候,忽然一醒,喔唷,我怎么“失神”了,该意守的也没守住,该调呼吸的也忘记了,刚才我怎么了,睡着了?不像啊,可是我刚才好像不清醒啊,不知道刚才怎么就“睡着”了,但又不像睡着那样啊,我这样坐了多久了?不知道。我刚才没做梦吧?好像,似乎,记不起来哦。就是这个样子,意识不但失去了观察自己的反观功能,还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运作,这个一般叫做昏沉,和睡眠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。千万要小心哦,有些人可能看了一些关于静坐方面的书籍,知道一点术语常识的,喔唷,我这是不是得定了哦。这个时候,千万要把关于得定的相关知识了解清楚,不要错把冯京当马凉才好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,好了昏沉的时间越来越少了,乃至提起精神,可以避免昏沉的产生了,这时往往会有一小段时间的佳境,心念纯净的状态,可是往往刚刚享受了一点点安详的状态,却从心底里冒出一股莫名的烦躁,这种烦躁和杂念不一样,当你去细心观察的时候,会发现他不是杂念,甚至他正是在你没有任何杂念清清静静的时候冒将出来,这股子烦躁,好像特别难以遏制,而且这个时候腿子也好像添油加醋的不舒服,直欲让你下坐,让你大喊一声为快。如果你在这时下坐,你要是细心的话,你也许会发现,这种状况往往发生在你进入练功状态半个小时左右。从身理角度说,这正是人体气血循环一周的时间,在产生“对接”的情况下发生的现象。如果你发现了这个窍门,你就坚定信心,挺过去(虽然很难受哦),你会发现,用不了多久,这股烦躁或许会不知所踪,就像不知其所来一样。

  这时候,会有一段周身融融的状态出现,腿部的麻胀痛可能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,很多人刚刚开始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,甚至有些不相信,伸手掐掐腿子,嗯,有知觉,不是麻木不仁了,放心了。在这种状态下,你可以继续按照所学功法的要求进行锻炼,但是医盲建议你这时放弃所谓的意守啊、观想啊、呼吸啊等等,专一安住于此清净状态即可,想要结束时,按要求收功下坐,披发散步活动肢体。

  这三个过程,因人而异,大部分人应该都会经过。每个阶段经过的时间,根据个人心理、身体状况和所学法门不同而不同。因为是杂谈,就不是针对具体的功法,而只说一些共性的或特殊的现象,和修习静坐的同道交流。

  四、静坐锻炼的共性

  有师傅和没师傅,进行静坐锻炼i是有区别的,这点是毋庸置疑的。

  对于没有师傅传承的,在了解静坐知识的情况下,也不是不能进行静坐锻炼的。

  我们之所以可以把静坐归为一种锻炼,是因为静坐可以锻炼身心,只是这种锻炼太过特殊,历来成为"修炼"家采用的方法,但是其中的锻炼成分一样是很重的。

  另外,一般来说,锻炼,是先着眼于身体,然后慢慢影响到心理。而静坐锻炼,一开始就会对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,所以,静坐锻炼,较之其他锻炼,更不易掌握、不易传授,也更不易"偷学",因为同样是坐在那里,其中的诀窍要是没人跟你说,你可能穷其一生也摸不着边。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静坐锻炼呢?就是因为,虽然静坐中有很多微妙的地方不是每个人个人能力所能揣度的,但是其中也有其健身的"共性"原理在内,这样,也就给了没有师傅的人一个进行锻炼的机会。在这个方面,南怀瑾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文中,归纳总结的是很好的。喜欢静坐锻炼的人,可以参考一下。

  我们在此杂谈,也来谈谈静坐锻炼的"共性"。

  1、我们在姿势与健康一文中,简单阐述了姿势与健康的关系,那么就应该知道,静坐的姿势,一样会影响我们的健康。唯一不同的是,介绍站桩锻炼时,讲究全身姿势符合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的要求,而静坐似乎有一点点违背这个要求,那就是一般所说的盘腿。关于盘腿的原理,前面也说过一些,为了稳固啊,为了把气血上逼啊,为了、、、、、,暂且不管它,作为一种特殊的锻炼方法,尤其是传统锻炼方法,是很难完全说清楚其原理的,好在千百年来前辈的经验证明了其确有确实有效的成分,所以,后人在不能弄清原理的前提下,最好先不要"一棍子"打死,就像某些院士、博士之类,似乎不把传统的东西一棍子打死,表现不出他的科学态度一样。但是却忘记了,科学本身也是发展的,要是科学发展深细到"全面测不准"的时代,不知道科学家们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。

  除了盘腿的姿势,其他的姿势要求,和站桩并无多大区别,值得一提的是,各种门派传承中,除了个别的对盘腿有不同的要求外,手势的变化,是各有要求的,因为身体动作的变化范围不大,细微之处的要求就显得复杂和特别了。但是作为"共性"的的东西,最基本的一条就是------放松。

  而导引放松的方法,也是很多的。比如,配合呼吸,吸气的时候默念“静”,呼气的时候默念“松”,就是后人总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。比如,上坐先深呼吸数次。比如摇晃头部致微有晕感。比如轻轻转动身躯如不倒翁般片刻。比如,意想自己温水淋浴,温水从上到下缓缓浸润而下,也是很多师傅诱导入门松静的方法。比如从头到脚一点一点的暗示放松,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。比如意想虚空之轻灵之气缓缓贯入己身慢慢下降,所过之处松柔明亮也是一种方法,等等,可谓各尽其能,也各有功效,但是都只是作为入门方便。等到功夫到了一定程度,各人有了自己的心得,一上坐,稍作调整,即便松静。这是随着功夫的进步而慢慢达到的。

  2、心情的安静、安详、平静、宁静、专一等等

  其实,这不但是静坐的要求,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有这个要求,之所以这里提出来,是因为,静坐较之其他传统锻炼,对这点的要求更高,或者说,高很多。历来不同传承的静坐方法,各有其独到的地方。前面说的放松的方法,其实也包含入静的功效,身体放松了,心情才好放松,心情放松了,身体才能放松,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关于入静的方法,常常听到有人教导初学静坐的人,什么都不要想就对了,其实这不应该是初学者能够做到的。如果一上坐就能什么都不想而又不昏沉烦躁,那绝对不是初学者。

  所以,历来对于静坐入门的入静方法,真是花样百出。最常见的如意守,意守身体特殊的部位,意守全身,意守某一外境,意守呼吸,意守某种念头或用意,意念配合呼吸乃至姿势,等等,都是在意念专一静定上做工夫。

  尤其是对于杂念纷沓时,各家的对治也多不同。常见的有止、随、追、截、观等。

  止,就是发现杂念起时,收回心念,仍按既定方法用心。

  随,就是发现杂念起时,随着杂念走,走到一定程度,走不动了,静定在那里。

  追,就是发现杂念起时,追其源头,看他从何起,为什么起,渐渐杂念熄灭。道家龙门派甚至有一个功法专门进行追忆,从今天的点点滴滴回忆起,乃至昨天、前天、上周、上月、去年、中年、青年、少年、儿童、幼儿一直追忆下去,返还到母胎里的混沌觉受,乃至追溯到更前。

  截,就是发现杂念起时,稍随之,然后如电影定格镜头一样,用意定在一点,而入定静。

  观,就是发现杂念起时,提起观照,不管杂念如何纷乱,观照之心不乱。

  稍微归纳,并不全面,但大抵这几种常见。关于放松和入静,的确是初学者必须要掌握和训练的,因为只有经过训练,能够很快的放松和入静了,才能真的开始进入静坐状态或根据不同的传授进行针对性的锻炼。

  五、火候

  静坐功夫,从某种角度上分,可以分为有为和清净两大类。

  所谓清净类,就是以静定位目的,不遑他顾。在心法上,除了入门施以方法引导外,讲究的是清静无为。也就是说,不讲究气脉、光能、音信等等,因为静定之功到家,这些皆在其中矣。所以这类传承,除了方便,少讲次第,但是并非无次第。因为在习练过程中自验次第,早失清净之旨。古来各教派乃至民间修炼派别中,都有此一类。比如道家的自然丹派,比如早期修炼家的致虚极守静笃,比如佛家的某些禅定,比如民间罗祖派的某些功法,等等,皆有此类一支,特立独行,傲然物外。

  所谓有为类,大多是方法规范,次第井然,一步一步,严格传承。修炼的特点,是从有作有为下手,比如守窍、比如导引、比如河车等等,讲究火候,一步一验,但最终还须归于虚静。

  从这个角度看来,清净派似乎是抛开过程直截终点的修炼方法,仿佛昂然高于次第派,有为派扎实稳进,效验分明,其实这中间的优劣,实在是很难说。究其原因,无外乎我说我有章可循,步步可验,目标可期,你说你不拘过程,始终如一。若攻击起来,清静派说有为派心量不足,行拘于心,注重觉受,易入魔道,有为派说清静派好高骛远、崇尚虚谈,命功有缺。等等史上不乏纷争。其实要是贯通看来,各有所长各有所短,苟能抛开门户,互扬互补,不难共同佐进。惜乎历史上门户精严、资讯不畅,互相保密,以至于各门代见衰落。

  以上讲了些分类史误之类的闲话,切入静坐的实际,今日智邦想谈的是道家千古不传的一个东东:火候。

  圣人传药不传火,传火不传侯,等等之类见之于丹经,比比皆是,然而翻开道藏宏篇,众说纷纭。其实就是在各派实际传承过程中,也是各说不一,没有统一的轨范。

  所以说,要以一家的学说来判定他家的正误,是很难服众的。要讲一个东西,先要说明是那家传承,用之于那个阶段,然后大家才有区别和借鉴。

  今天要说的,是道家正一派的传承,历来只对入室弟子传授且不令外传的关于火候的一个诀窍:活。什么是活,活,舌水,这就是说,舌下之水。有水为活,无水为枯。在人舌下筋旁,左右各有一奇穴,左金津右玉液,吾人稍受寒凉打哈欠时偶有津液如蛇信般喷出,即由此二穴。按人体阴阳解说,通阴精阳精,按五行而说,肺为阴精肝为阳精,故此二穴通肝肺,号龙虎。

  那么这个活水,在静坐中起到什么作用呢?它是判定火(所谓火,在修炼中,有时代表意念,有时代表呼吸,有时代表现象,不一而足)的旺衰程度的指标。

  过去所谓的火候,其实是两个概念,一个是火,一个是侯,但是后世多混用而至成为一个名相。

  火,是指烹练丹药的火,怎样起火,是修炼的方法,火大了还是小了,怎样鉴别,是为火的旺衰,是修炼的诀窍。

  而侯,这时烹炼到一定程度,出现的症候,根据症候,来判断是不是需要转入下一个阶段,这就是所谓的止火。

  那么活水,也就是津液,是用来判断火的旺衰的,后来火候连用,也就称他为判断火候的标准了。

  但是要区别,这个津液不是一般的吐沫,那是来自咽喉鼻腔的分泌物,而这个津液,是由金精玉液两穴涌出的,清亮的液体。丹功修炼是如此的繁杂神秘,其不传火候又是秘中之迷,不会就是这么个玩意吧。智邦要告诉你,没错,就是这个东西,起码道家正一派正统传承中,就是指的这个东西。

  那么这样根据这个活水判断火的旺衰呢?在丹功修炼中,舌下津液是保持长有的,如果连这个都还没有,那么可以说还没有进入正式修炼。在炼内丹的过程中,这个津液的浓淡多少,香甜与否,是判断火的标准,就好像锅炉在燃烧,而温度计是判断其燃烧程度的标准一样。

  话说到此,也该打住了。砖抛出去了,能否引来美玉,那就是各位看帖大德的慈悲功德了。今后有兴趣,会再聊聊侯,尽可能的把传统神秘的东西,让大家有一个直白的了解,算是智邦此贴的一个初衷吧。

  道家的丹功,常常说炼精化气,练气化神,练神还虚三个大的阶段。下面就这三个大的阶段的火候,做一个讨论。因为要把各个细节的所谓火候讲完,那就是一整套的丹功锻炼方法和诀窍,那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尽述,也不是医盲以一己之力可以详述的了。

  前面讲了传统丹功(其实任何静功都是适用的)的火候之一,活水,那是各个阶段都通用的侯。下面再聊,就是各个阶段性的候。

  其实这个内容,我们在讨论三层功夫的时候,已经提到过。这里再说,无非是把三层功夫里面的话,转换成火候的专有名词来说,这样虽然有重复之嫌,但是作为专题,也就更容易理解。

  第一个阶段,炼精化炁,也就是所谓的筑基阶段。

  在这个阶段之前,有一个准备阶段,这个阶段一是所谓法财侣地,再就是心性的培养以及身体的调柔啊,都属于这个阶段,这个阶段没有打好基础,直接进入丹功的修炼,可以说百无一是,而且保证"偏差"丛生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去的丹经开篇,大段大段的都是讲解因果报应、与人为善、淡泊名利、导引按跷、药石服饵等等,其目的就在于此。因为这一段的内容是可以公开教授的,并且对于社会风气的建设也是多有益处的,所以,统治阶级也不会加以约束的。至于后来道书把这一块发扬光大,形成许多民间信仰,那就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早就,和丹功本身,到并无多大关系。

  炼精化炁初始,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水源清浊和活子时的问题。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,才能保证活子时的发动和水源的纯清。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动先天之精。

  到了真正的筑基阶段,就是炼精化炁的锻炼,关于精,不是指后天之精-液,而是类似于性腺之类的产生精的精源,或称先天之精,先天之精的出现,我们在相关的章节说到过,在身体上表象,是丹香出现(有的人即便闻不到,传授师也可以根据诸多特征来判断其阶段。),至于其他如冷胀热麻、大小轻重等等妙触幻感,就无需在这里详细讨论。

  丹香出现,代表真实的元精发动,元精发动,伴随而来的就是阳举和性欲(指男子),其实在整个丹功的修炼过程中,尤其是前面几个阶段,其实就是和勃起和性欲不断斗争的过程,也就是说,从预备到筑基到温养阶段,都是在和人体的激素在作斗争。在勃起、静心、采练、再勃起、再采练的过程中,使人体精华能量不断的升华返还,只到达到理想的状态。什么理想的状态?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也就是返回到刚出母体的那种精神未泻的状态。这就是道家返还修炼的一个基本理论。至于这种理论是否在实践中能够完成,或者在实践过程中,是否人为的在套用这个假设理论,只有身体力行逐步修证者才有真正的发言权了。

  非要套用现代科学来说,传统丹经,实际上是充分对治性腺功能,挖掘性腺功能,提升性腺功能的过程。过去丹经有说着丑行着妙,盖因此法从日常礼仪所不容的话题下手,一步一步,只到完成对生命源起流转的探索。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,在这整个过程中,是对人的身心毅力的极大考验,就像攀登世界顶峰一样,大家都想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气概,可是在行进途中,却一批一批的倒下、退缩。那些能够真正到达顶峰的人,才是真正的英雄。他们克服身心的欲望,克服外界的艰苦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是特例突出的一类人。他们对美好愿望和真理的追求精神,值得人们去赞颂。也正因为如此,古人才说,修道,非大丈夫所能为。没有绝顶的毅力,想要走完这个路程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所以古人才说,非具帝王之富贵,将相之气概,泼皮之无虑者,莫能成也

  先天之精的出现,是伴随着它开始化气的功能的,就像我们曾经谈到过,本体是靠现象来展现的一样,丹香的出现,就是人为的调动先天之精开始化气。这个香,就是炁之香。

  伴随着炁的产生,就会体会到丹经所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的情形,随着这个觉受的不断进步,对于世间的享乐就会慢慢的淡化,从而会渐渐远离世间爱欲,因为这种觉受之舒适美妙,犹过世间各种香甜软触。

  出现此景后,亟需采练烹制,也就是一般丹经所说的文火武火、吸提抓闭,内运河车之类,后世的采气练气之说,其实早已远离其原始的面貌了。采练的过程,就是常说的子午周天的锻炼。具体方法,各丹经中不尽相同,并且,录之于文字的,多是帮助记忆的歌诀之类,有的为了隐藏真实的诀窍,还采用隐语代词之类,实际操作的技巧,则在师弟间递相传授。也就是说,利用公开的丹经口诀,帮助记忆内在的秘传诀窍,这样才保证丹经的修炼方法一代一代秘密的传承下来。

  烹炼"炁"的目的,就是为了让炁纯净然后升华,炁的纯净,在修炼中一般的感受是内气经过运转烹炼,渐趋问候醇和,其间身心发生巨大变化,如呼吸绵绵、肌肤润泽、眼光莹敛,气质温和等等殊难尽述。炁的升华,就是我们在三层功夫里面说起的,炁极生光,具体落实在觉受上,就是丹经所谓的眼内生光,这种光的特点是非常的耀眼,但不刺眼,其色多为白色,间或其他彩色,鲜艳非常,似非世间光色。经过不断的烹炼纯化升华,此光甚至以光球光带状运行河车。但是这种修炼,不能一直这样下去,需要止火。那么什么时候止火,就是所谓的火候。火候有老嫩,火候嫩了,无力继续升华,火候老了,也会败单飞丹,进入不了下一步的修炼。这就是火候的重要性,为什么圣人传药不传火,就是因为你即便知道了全部的锻炼方法过程,要是不了解和把握不了火候,也一样无法完成丹功的修炼。

  那么什么时候停止河车运转呢?也就是说,到什么火候开始进行下一阶段修炼呢?这就是丹经所谓的阳光三现。当眼内光爆现象发生到第三次的时候,停止河车运转,而行温养之功。

  所谓的温养阶段,过去叫做十月怀胎。也就是说,像妇女怀孕一样,不但止于釜鼎不动,而且要像孕妇照顾胎儿一样,时时关照,等待出现进一步的症状。这一段的修炼,其实就是光的纯化过程,所以反应在内在觉受上,也多是光景,此番光景与之前是大不相同,每每令人生出此光只因天上有,人间那得几人观之叹。

  为了配合此阶段的进入和进行,各派还有不少辅助锻炼方法,以开通周身气脉,比如现今流行的开通八脉法。有很多非常有效的健身方法,从这些传承里面流出,甚或形成新的健身流派。

  有些丹派,在进入沐浴温养的过程前,尤其是经过阳光三现后依然未能调伏"勃起"时,这时候,会进行卯酉周天的修炼。卯酉周天,在过去传承过程中是非常隐秘的,因为它不但是丹功修炼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阶段的良好过度方法,并且,在修炼过程中,往往会激发出人体的一些潜在的功能。在过去讲,就是所谓的神通,因为异于常人的敏感,往往被世人过分的神秘化。更为严重的是,虽然卯酉周天容易激发人体潜能,但这时激发的潜能往往又是非常虚幻不实的,也就是说,虽然这个阶段激发出了一些潜能,但是这是在不该激发出来的时候激发出来的,也就是说,是非时的。为什么是非时的呢?就是因为这个功能出来的即是时候,也不稳定,浮光掠影般,而且还会因为不宜掌控而出现问题,就是所谓的出偏。所以过去传授这段功法的时候,老师是慎之又慎,学生也是战战兢兢,生怕一不留神,非但是前功尽弃,而且还有"落入魔道难自反"的可能。

  到了沐浴温养阶段,以前丹田形成的炁丹,也会渐渐变得光亮透明光彩夺目,甚至有透达天地之感,道家功夫修到这个地步,对于生死的了解与把握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,以至于喊出"一粒灵丹吞入腹,始知我命不由天"的生命宣言。按照道家阶位的简单划分,第一阶段的完成,进入了地仙之位,那么这个阶段就算是进入人仙之位了。

  六、玄关

  在完成法财侣地等等前行准备工作,开始进入正式修炼的时候,师父就会点传玄关。

  玄关一窍,对于道家丹功修行,可以说是能否入门、是否正传的关键。

  即便一般丹功书籍把玄关一窍明确告诉你,没有师父的点传,想要深入奥妙,若非宿根深厚,就是禀赋异于常人。

  在以前讨论展关开窍的时候,已经涉及这方面的一些内容,可以参看。

  玄关,有方便玄关和真实玄关之说。方便玄关一般是指下手的窍穴,以便初学者有所把持,并依此入门,找到真实玄关,以窥堂奥。

  下面所说,并不代表道家丹功修行的全部派别,只是从一个传承派别的,聊聊玄关及其修炼。让读者对道家丹功有一个实例的了解,因为只是简介,希望初学者勿以此为教学依据。

  方便玄关,在两眼之间,鼻梁根部,有些传承在印堂,或鼻根到印堂一线间的某处。也有些传承讲究深入颅内1寸,一寸三分,等等,其实这是在锻炼过程中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。有人说这是现代医学相当于松果体的大致位置,松果体执行着类似中枢的一些功能,比如调节人体内在节奏,在人体有个西太后的文章里所说的一些功能,或许就是有松果体之类的中枢所执行的。

  修炼伊始,需要师父点玄关,也就是师父用自身的功力,配合技巧,激发学人的玄关功能,以便学人可以感触、利用玄关进行修炼。在点师父玄关的时候,通常学人会感觉到颅内光爆现象,这应该和激发松果体的感光功能有关。

  一般在点玄关的同时或稍后,师父还会为学人贯通中脉,也就是常说的贯顶,贯顶的目的,大抵是开通修炼的通道,以发挥玄关窍开的威力。否则就好比给你一只探照灯,但是让你在大雾天照明一样,发挥不了相应的威力,灌顶的目的,相当于在大雾中辟开一条通道,以便让探照灯能够发挥作用。

  具体什么时候贯顶,这和相关传承有关。在看完后面的讲解后,应该可以了解。

  当经过点玄关之后,大致有个修行方向。一是继续锻炼玄关,而是利用开玄关的能量,来开发能量库,也就是丹田。

  继续修炼玄关,也就是学人被师父开玄关过后,继续用一定的方法锻炼玄关,就好像,师父把你推到一定的高度,你需要消化、保持、增强这种功能。这种修炼,有一定的方法,并且在修炼过程中,还有许多技巧对治产生的境界,有些技巧不经师父传授想自己琢磨出来,是非常困难的。

  经过修炼,玄关会有许多景况出现,但是最基本的就是玄关洞开的感觉,其他如光感气感等等,不一而足某些流派还要用一定的方法,锻炼出玄关的光点,过去丹经所谓粟米玄珠的粟米,就是指的这个。当玄关开到一定程度(师父有办法掌握),再传授下一步激发元气的功法,这个时候,就是需要贯顶的时候。

  另外一种方法,师父点开玄关之后,为了避免修炼玄关而产生难以把握的景况,有些流派会直接开始修炼下丹田激发元气。这种传承,一般点玄关和贯顶同时进行。

  玄关窍开之后,利用玄关的能量返照丹田,可以很快的生发元气,就好像玄关是个激光发射器或者聚光镜一样一样。

  因为从玄关下手,容易引发人体一些潜在的"特异"功能,所以,师傅点传的还有理顺学人气机,避免修行偏差的功能,相当于给学人打通一条修炼的路径,然后再由学人沿着这条路径前进一样。一些不是正统传承的流派,或说没有点传传承的流派,在修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无法控制的内景而产生偏差,所以,有很多流派后来都直接从下丹田入手,以求稳妥。后世流传的许多功法,大多属于此类。

  点关贯顶,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代表传承。有经验的修炼者之间,可以直接探触到对方的流派传承,甚至辈分,这个问题,近乎玄妙,当作谈资可也。

  七、静坐深入时突然受干扰而惊吓该怎样克制

  受惊吓后,立即意守小腹,咬牙口微张短促的吸气,齿间发出“咝”音,全身哆嗦收紧,如遇骤寒,然后缓缓放松心情,回复功态,正常下座。若有应答接物,坦然办事后,最好回复原位稍事练功。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雷洋之死完美官收(多图)

有效寻找独立博客进行评论

谷歌blogger平台建立国内可访问博客攻略

在线色情淫秽片的运营及其法律风险